近日天津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成果——“天津号”纯太阳能汽车正式发布亮相。顾名思义,这是一款只需要“晒太阳”就能行驶的高等级智能车。作为天津市推进“双碳”目标、推行重大科技攻关“揭榜挂帅”的产物,“天津号”共有包括南开大学在内的42家单位参与联合攻关,集成了47项先进技术。
测试数据显示,在晴好天气下,“天津号”平均日发电量达到7.6度,支撑续航里程超过70公里,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城市上班族的上下班需求。在阴天的情况下,太阳能电池组件依然能够发电,“天津号”因此彻底告别了加油站和充电桩。
在这辆“未来之车”里,除了整车供电之外,还决定尝试性加入另一种新型技术—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,南开大学张晓丹和天津理工大学曹焕奇的团队承担了这项任务。这种电池的一项用途是在前风挡内侧,为LED内饰灯供电;另一项是贴合在自动驾驶摄像头上,展示其柔性功能。“见缝插针”的铺设,使“天津号”车身的太阳能电池覆盖尽可能达到极致。
“天津号”纯太阳能车的成功研制,是天津市研发制造实力的集中展现,彰显了天津门类齐全、根基深厚的制造业基础。“天津号”也是天津集成创新能力的实际检验,集成42家单位的47项先进技术,其中16项达到了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,促成了12项高校科研成果落地示范应用,实现了多学科、多领域和不同产业间的交叉融合。